“一边是医院绩效改革的压力,一边是职称晋升对学历的硬性门槛,明明每天加班到深夜,却总被‘政策更新太快’‘管理能力不足’卡住脖子……”这是某三甲医院行政科王主任的困惑,更是万千医疗从业者的职场缩影。在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全面推进的今天,卫生管理岗位的专业化要求陡增,而时间碎片化、费用压力大、学习资源分散,成为在职人士转型的三座大山。
2023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》明确指出,到2025年,卫生健康人员总数需达1600万人,其中卫生管理人才占比需显著提升。政策红利下,行业对“既懂医疗又通管理”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,而传统工作模式已难以应对医保改革、智慧医疗等新挑战。如何在不脱产的前提下高效提升竞争力?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在职课程班给出了破局之策。
1. 费用结构清晰,无隐形负担
根据招生简章,39800元培训费涵盖全部课程教学及结业考核,书费、资料费自理。针对学员普遍关注的论文指导费,需注意:该项目为“课程培训班”,结业证书为非学历教育证明,若未来申请硕士学位(同等学力申硕),论文指导费需根据院校规定另行缴纳(通常为6000-12000元)。这一设计既降低了在职学习的初期投入,又为后续深造保留通道。
2. 课程直击行业痛点,学以致用
课程设置紧扣“健康中国”战略需求,覆盖《卫生政策与项目评估》《大数据与人口健康》《医疗保险与医疗政策》等核心模块。例如,某疾控中心学员通过《公共卫生与卫生政策前沿》课程,成功将课堂中的“疾控体系效能评估模型”应用于区域疫情防控方案优化,获上级部门专项表彰。
3. 灵活学习模式,破解时间难题
“面授+网络”双轨制周末授课,配合《定性/定量研究方法》《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》等方法课,让学员在碎片化时间内系统掌握政策分析工具。一位基层卫生局学员反馈:“线上回放功能让我在值班间隙也能跟上进度,结业后牵头完成了首个社区健康促进项目。”
国务院《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强调“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”,多地已将卫生管理人才纳入紧缺人才目录。人大课程班的《健康治理与社会政策》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》等课程,直接对标政策要求,助力学员在医联体建设、分级诊疗等改革中抢占先机。
目前,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本年度课程班限额招生,报名通道即将关闭。与其在政策浪潮中被动追赶,不如以人大权威课程为跳板,将“健康中国”战略机遇转化为个人职业跃迁的阶梯!
立即扫码联系在线老师,获取招生简章完整版,解锁补录名额!
(注:报名材料含身份证、学历证书扫描件及证件照,审核通过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缴费。)